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与人力资源紧张,建设工期紧,电网工程质量及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等矛盾越来越突出,变电站现有的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为提高变电站建设效率,一般通过加快变电站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变电站建设应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现场仅进行简单组装等方式解决问题。
目前国内外许多厂家已有比较成熟的生产设备舱的技术,大多应用于6-10kV配电网中,也有少量厂家生产110kV变电站中二次组合设备用预制舱,但无论是那种预制舱在现场都有一定的工作量,预制舱对地基均有承载要求,均需要有较多的土建施工量。
为了减少现场土建施工的工作量,公告号为CN10414377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结构,包括方框形的舱体,所述的舱体包括舱体框架,六块舱体板件,所述的舱体框架设置为由多根横杆和多根纵杆焊接而成的方框形结构,六块舱体板件分别焊接在舱体框架的六个外侧面上,所述的预制舱结构还包括多个专用角件,所述的专用角件设置为呈“工”字型的结构,每个专用角件上分别设置凸起的定位凸块,位于舱体框架底部的舱体板件上设置与定位凸块数量相等的定位凹槽,专用角件在地面施工的时候预埋于地面,形成预制舱的土建基础,当预制舱到达安装现场时,只需通过定位凹槽与定位凸块相互配合即可实现预制舱的定位安装。
上述预制舱底部的底部板件形成预制舱的底座,底座和舱体构成预制舱,预埋于地面的专用角件形成预制舱的土建基础,预制舱和专用角件形成的土建基础形成预制舱安装结构。
但是,当上述方案实施时,预制舱的专用角件需要预埋于底面,还是需要一定的土建施工,并且预制舱只是通过定位结构放置在专用角件上,并没有将预制舱与专用角件相互固定,其抗震、抗风性能并不理想。所以这种预制舱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仍然需要一定的土建施工量,且其稳定性较低,抗风、抗震性能差。
预制舱安装结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舱安装结构,包括预制舱,所述预制舱包括舱体和底座,所述预制舱安装结构还包括枕木连接件和并排间隔设置的配重枕木,所述底座的底部通过枕木连接件与配重枕木可拆连接并支撑在配重枕木上。
所述枕木连接件为卡轨,所述卡轨包括上卡板、下卡板和垂直连接在上卡板、下卡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配重枕木上设有开口向上的供下卡板和连接板下部沿垂直于配重枕木的长度方向贯穿的枕木卡槽,所述枕木卡槽的形状与下卡板和连接板下部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开口向下的供卡轨的上卡板和连接板上部贯穿的底座卡槽,所述底座卡槽的形状与卡轨的上卡板和连接板上部的形状相适配。
版权所有:山东开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